人類社會自古就是以群洛為單元的,而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內涵及其歷史傳承。雖然有些落為社會的最底層,不為主流社會所認可,但他們仍按自身的方式存在著、發展著,並綿延幾千年,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並使其成為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豐富和文化補充。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低處納百川』,其中的文化意韻令人玩味反思。
more
定價
168
售價
168
會員價
151
傳統節日與文化空間:“東岳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
本文在參考國外一些節日理論以及對中外節慶活動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初步總結出公共節日的一些基本的文化特征,意在拋磚引玉,與學界同仁就此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
more
定價
288
售價
288
會員價
259
追尋文明遺蹤
《百科聚焦》意在重溫歷史以助今日之鏡鑒,揭示古文明以呈現世之寶藏;開掘地域知識以問訊大地之貧富;拂塵舊日之檔案以知今昔由來;叩醒刀光劍影之卷以絕斷殺伐聲聲再起;捕捉發明發現星光照亮人類未來之路。
more
定價
119
售價
119
會員價
107
鵲橋七夕-廣東乞巧節
一個久遠的天上人間的神話傳說流傳千年,造就了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民間又稱“乞巧節”。廣東地區過七夕與中原地區的七夕節最大的區別是,廣東人將一個久遠的民間傳說“拜七夕”演化為“擺七夕”,女子們將心愿的祈求化為具體的行動,用巧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擺出一臺臺絢麗多彩的藝術品供案,既娛神更娛己,內涵的豐富難以言說。
more
定價
174
售價
174
會員價
157
嶺表尋春-廣東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寒食節。在中國古代,帝王將相“墓祭”被民間仿效祭祖掃墓。唐朝時,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因清明與寒食節相近,而寒食為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于是合二為一,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吃涼食。本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廣東清明節,廣東人重清明傳統風俗,海外的、離鄉的,清明都要回鄉祭祖掃墓,“祭祖金豬”成了廣東人的祭祖必備。
more